中新網泉州11月11日電 (張立建、龍敏)“民營經濟特區”福建泉州近年來緊吹“智造名城”和“二次創業”號角,將創新驅動作為企業品牌建設的重點內容,走出了一條品牌創建之路。據統計,今年1—9月,泉州市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050億元人民幣,比增12.0%。
  位於東南沿海的泉州市,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東端起點,也是全國範圍內較早重視和發展品牌經濟的地級市之一。“早於1997年,面對國內外激烈的市場競爭,泉州便提出‘質量立市’、‘質量興市’的決策,掀開爭創名牌的新篇章。”泉州市經貿委主任黃國富接受採訪時說。
  據介紹,泉州市還先後引進並推行ISO認證體系和獎勵政策,並把“質量立市”提升為“品牌發展戰略”,實現由“數量經濟”、“質量經濟”向“品牌經濟”轉變,引導和鼓勵企業走“爭創品牌”之路,形成了“產品品牌——產業品牌——區域品牌——城市品牌”特色的發展軌跡,推動泉州市經濟的新一輪發展。
  數十年間,泉州品牌發展實現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轉變,產品質量實現了從無牌到貼牌再到創牌的飛躍。目前,泉州市註冊商標16.2萬件,數量位居全國地級市第二位,中國馳名商標總數達124件,居全國地級市第一位,成為全國首個中國馳名商標數超百件的地級市。
  在品牌創建的推動下,泉州市經濟的飛速發展,經濟總量連續15年位居福建省首位,民營企業也如雨後春筍般成長,上市企業84家,數量居福建省首位、全國地級市前列。據不完全統計,2003至2013年泉州市品牌企業利稅由75億元增加達250億元,助力泉州成為名副其實的“品牌之都”。
  “中國鞋都”、“中國休閑服裝名城”、“中國石雕之都”、“中國烏龍茶(名茶)之鄉”、“中國瓷都”……10多個國家級產業品牌散落在泉州各地,形成了“一縣一業、一區一業”的區域經濟發展特色,與古老的“海絲”文化遙相呼應。
  然而,泉州市品牌經濟取得了一定成效的同時,也存在品牌經濟主要集中在傳統產業,存在規模不大、技術含量不高以及帶動力不強,產品同質化傾向明顯等問題;品牌數量雖較多,卻缺少國際性知名品牌和品牌經營總體水平不高,缺乏對品牌保護、運營、開發、拓展、延伸等困難和問題。
  為適應國際競爭的需要,泉州市還提出“爭創世界名牌”發展目標,致力於提升泉州品牌的國際競爭力,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優勢品牌、企業集團和大公司,進一步深化品牌帶動戰略,加快質量技術創新,推動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持續推動民營企業做大做強。
  黃國富表示,泉州還從科技創新投入、培育科技型企業、創新商業模式、企業管理創新構建人才窪地以及強化知識產權培育等多個方面不斷改善,以創新驅動作為企業品牌建設的重要內容。
  據介紹,2013年泉州市完成技術改造投資522.5億元,增長31.4%,今年1—9月泉州市技術改造投資累計完成473.5億元,比增24%。此外,泉州市還引導傳統企業不斷加大電子商務的應用與投入,並通過啟動“電子商務在行動”,幫助中小企業處理和調劑積壓商品及閑置物資,盤活企業資產存量,2013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達1000億元、增長61.3%,今年1~9月,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已達880億元、增長22.5%。
  據悉,11月底,“首屆中國(泉州)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品牌博覽會”將舉辦,持續推進泉州品牌與國際、國內品牌開展交流,進一步揚帆“海絲”經濟。(完)  (原標題:福建泉州企業爭創品牌揚帆“海絲”經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dqokvaakwhw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